1948年11月2日,战火平息后的沈阳城,宣告解放。东北全境,胜利之门就此敞开。可这至关重要的首功,竟落在一个本该在几十公里外执行防御任务的“配角”身上。
他就是东北野战军第12纵队司令员钟伟。总部命令他去巨流河阻击廖耀湘兵团残部,防止其退回沈阳。同时,还得派一部兵力去歼灭铁岭的国民党第116师。按理说,这是标准的防御部署。
谁能想到,这位“阻击手”压根没按剧本走?他不仅没老老实实地守着,反而带着队伍直扑沈阳,成了攻城的主角。这到底是哪一出?是精心谋划,还是大胆妄为?
巨流河畔,多余的兵
接到命令,钟伟立马奔赴巨流河。他亲临一线勘察地形,很快就有了判断:阻击廖耀湘兵团残部,守住河上唯一的铁路桥,根本用不着大部队。一个独立师,王振祥所部,足够了。
这个结论一出,钟伟手头凭空多出四个师的机动兵力。按原计划,这四支部队都该在巨流河布防,此刻却成了“闲置”资源。一般将领,多半会把它们当预备队。
可钟伟向来不安分,他的字典里没有“按部就班”。这位被戏称为“中国巴顿”的将领,脑子里只想着一件事:如何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,把眼前的“小任务”变成一场“大买卖”。
彼时,沈阳城内还有国民党第8兵团司令官周福成坐镇,手握十四万守军。兵力对比悬殊,但在钟伟看来,那不是铜墙铁壁,更像一个等待被撬动的坚果。他的目光,早已经锁定沈阳。
路遇张峰,跟我打沈阳
10月31日清晨,钟伟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。他完全抛开阻击任务,果断率领手头那四个“闲置”师,调转方向,直扑沈阳。这简直是军事生涯里的大胆豪赌。
行军到小郭庄附近,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。钟伟的部队,竟“偶遇”了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5师。更巧的是,第5师师长张峰,正是钟伟的老部下。
张峰当时正奉命赶往营口,配合主力部队围歼廖耀湘兵团的退路。他一见到钟伟,便要继续执行命令。钟伟却不按常理出牌,直接告诉他:“营口主力已经拿下了,你现在去,只会扑个空!”
这话,明摆着是个“谎言”。事实上,东野主力那时才刚向营口进发。但钟伟知道张峰信他。他拍着胸脯,斩钉截铁地说:“天塌下来我担着!你跟着我,我们一起打沈阳,这才是真正的立功机会!”
张峰虽然纪律严明,但对老上级的信任,最终让他选择了“违令”。第5师就这样,半推半就地加入了这支“未经授权”的攻城队伍。至此,钟伟手里的攻城力量大大增强。
他的大胆设想,终于具备了可行性。而此刻,战场上的悬念,也从“钟伟想干什么”,彻底转变为“他能干成什么”。
“钢帽堡”的末日
获得生力军后,钟伟再无顾虑,直指沈阳外围的国民党防御体系。11月1日凌晨,东北的寒冬凛冽刺骨,气温降到最低点。钟伟选择在此时,对小郭庄的国民党守军发动突袭。
他命令炮兵集中十八个炮兵连,将炮口对准了国民党军引以为傲的“钢帽堡”。这种工事,由三厘米厚的钢板制成,底部带轮子可移动,内部能容纳一个班的兵力,配备两挺轻机枪。
当时看来,“钢帽堡”坚固先进。但钟伟凭着敏锐观察力,早已看穿它的致命弱点:不耐严寒,堡内无法取暖,更不防重炮轰击。这是他此前战场经验的积累。
在距离“钢帽堡”仅一百米的极近距离,解放军炮兵展开了猛烈轰击。刺骨的寒冷让堡内的国民党士兵无法有效抵抗。仅仅一个小时,小郭庄的守敌就被全歼。这些“钢帽堡”在解放军的炮火面前,脆弱得如同纸糊。
几乎同时,张峰的第5师也传来捷报。他们兵锋所指,刘围子的国民党守军几乎没怎么抵抗,就被俘虏了。对方甚至带点无奈地问:“你们怎么才来啊?”这透露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的现状。
从铁岭方向赶来的第36师也成功攻占了浑河铁桥,打通了进入沈阳的门户。各路部队进展顺利,钟伟与张峰的部队很快在沈阳铁西区会合,准备迎接最后、也最艰难的挑战。
那就是国民党精锐嫡系第207师,这支装备精良、兵力超过一万三千人的部队,是国民党在沈阳最后的底牌。钟伟再次复制了小郭庄的成功经验,指示炮兵优先摧毁“钢帽堡”。
随后,再攻击敌军的坦克和步兵。在持续长达七个多小时的激烈巷战中,解放军与207师逐街逐屋进行残酷争夺。钟伟的战术再次奏效,207师的“钢帽堡”被逐个摧毁。
坦克失去掩护,步兵也在炮火和近战中节节败退。最终,这支国民党精锐部队被彻底击溃。11月2日,国民党第8兵团司令官周福成选择投降,剩余的国民党守军也尽数被歼。
沈阳,这座东北的战略要地,在钟伟的“违令”之举下,提前宣告解放。从接到命令到攻克沈阳,钟伟仅仅用了不到三天的时间。
一个传奇,一种拷问
沈阳的解放,在军事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,而钟伟的这次行动,无疑是最具传奇色彩的篇章。他这番“违规”的奇袭,最终因其带来的巨大胜利,不仅没有受到任何处分。
反而进一步巩固了他“战将”的赫赫威名。这看似是规则的例外,但对于钟伟而言,或许更像是他军事生涯的一种“常态”。
回顾钟伟将军的过往,“违令打胜仗”并非孤例。在著名的靠山屯战斗中,他曾三次违抗林彪的电令,硬是将一场原本小规模的战斗,打成了一场震惊上下的重大胜利。
并因此被破格提拔为纵队司令员。他这种在战场上敢于打破常规、抢夺战利品,甚至连俘虏都要抢的“痞气”,是他鲜明个性的体现,也是他能够抓住转瞬即逝战机的关键。
钟伟式的胜利,无疑是特定历史时期、特定战场环境下,一位指挥官的个人军事天才与时代赋予机遇的完美碰撞。他总能在看似僵化、刻板的军事命令与瞬息万变的战场局势之间,义无反顾地选择后者。
他深知,战场上的机会稍纵即逝,有时,突破既定规则的勇气,恰恰是通往胜利的最快捷径。这既是钟伟将军充满传奇色彩的个人写照,也向所有军事指挥官提出了一个深刻的拷问:
绝对的纪律固然是军队得以运行和强大的基石,但有时,那些敢于超越既定框架、基于敏锐直觉做出“违规”决断的行动,却可能成为撬动整个战局,带来决定性胜利的关键杠杆。
股票查询网,配资台平台官网,配资优秀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